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被認為是解決我國經濟結構性矛盾的治本之策。而在2016年五大經濟任務中,去產能更是列為首要位置。而央企在去產能的重點領域占比例較高,因此在推進去產能過程中,央企尤其需要加碼。
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被認為是解決我國經濟結構性矛盾的治本之策。而在2016年五大經濟任務中,去產能更是列為首要位置。而央企在去產能的重點領域占比例較高,因此在推進去產能過程中,央企尤其需要加碼。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劉世錦認為,包括央企在內的國有企業加快去產能,一方面是對生產能力的調整,另一方面也是對國有企業已有的一些體制機制的調整,因此,下一步去產能必須要和國企改革結合起來。
6月29日,國資委召開中央企業化解鋼鐵煤炭過剩產能工作會議時,就已明確了中央企業化解鋼鐵、煤炭過剩產能和處置“僵尸企業”的目標任務,即從今年開始,用5年時間壓減中央企業鋼鐵煤炭現有產能的15%左右,爭取用2年時間壓減現有產能的10%左右。
中國企業聯合會副研究員馮立果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從目前來看,鋼鐵、煤炭、石化、建材、有色化工等行業面臨的產能過剩問題仍然很嚴重,受此影響,這些行業的中央企業經濟效益受到嚴重影響,收入、利潤都大幅下滑。整體來看,中央企業去產能仍然面臨著不小的壓力。
據財政部發布的最新數據,今年上半年,全國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簡稱國有企業)經濟運行趨穩向好。其中,6月份的收入、利潤同比繼續下降,收入降幅比上月收窄0.5個百分點,利潤降幅比上月收窄1.1個百分點;煤炭行業在今年更是首次實現由虧轉盈。不僅如此,多家煤炭類上市公司發布的中報預告利潤更是實現大幅增長。
華泰證券高級宏觀分析師宋雪濤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煤炭價格的回升確實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去產能的進程。“畢竟很難讓一個企業一邊漲價一邊去產能,這違反了企業利潤最大化的原則。”
“這種現象不會持續太久。”宋雪濤同時表示,因為從供給端來看,已停產的煤礦從客觀上較難復產。煤礦復產的重新檢修設備成本很高,現金流和銀行貸款也會遇到問題,客觀上增加復產難度;從需求端來看,煤炭需求量已達峰值水平,預計在煤炭去產能背景下所帶來的動力煤價格上漲趨勢不會持久。
在此之前,中國國新、誠通集團、中煤集團、神華集團出資組建的中央企業煤炭資產管理平臺公司即“國源煤炭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正式成立運行。
據介紹,國源公司的主要任務是配合落實中央企業化解煤炭過剩產能,推動優化整合涉煤中央企業煤炭資源,促進涉煤中央企業“瘦身健體”、提質增效、結構調整和改革脫困。
安迅思煤炭行業分析師鄧舜認為,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進,煤炭行業的一系列問題浮出水面。例如大量煤炭企業存在各種歷史包袱,煤價低迷時期拖累企業的生存發展。若要解決這些問題,需要投入大量資金,F在由國資委牽頭組建國源公司這樣一個平臺有望解決資源整合難題。